教育背景
1998年9月-2002年6月,,在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就讀,英語教育專業(yè),,獲文學學士學位,。
2002年9月-2005年6月,在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就讀,,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獲文學碩士學位。
研究方向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近10年主要從事林語堂研究)
2010-2022年科研成果(獨立作者或第一作者)
[1]文類·文體·藝術(shù)手法:林語堂論《水滸傳》[J].濟寧學院學報,2022 (4):68-75.
[2]現(xiàn)當代美國小說中的禁酒令文化研究:回顧與展望[J].外語教育研究,2022(2):81-87.
[3]美國四部權(quán)威文學史著作中林語堂書寫的對比研究[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22(2):9-15.
[4]國內(nèi)外中國文學史中林語堂書寫綜述[J].閩臺文化研究,2022(1):95-101.
[5]林語堂與賽珍珠交游考述——以賽珍珠《水滸傳》英譯本為中心[J].菏澤學院學報,2021,43(06):128-133.
[6]林語堂評《水滸傳》——以賽珍珠《水滸傳》英譯本序言譯文為中心[J].閩臺文化研究,2021(02):72-85.
[7]概述·動機·影響:20世紀20年代林語堂譯介外國詩歌研究[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21,32(03):138-147+160.
[8]林語堂英譯劉鶚《老殘游記》之考證[J].東方翻譯,2021(02):33-41.
[9]林語堂《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之敘事研究[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22(01):25-32.
[10]林疑今文學年譜(1929~1992)[J].閩臺文化研究,2020(04):105-118.
[11]論《京華煙云》聽覺敘事的模式及聽覺空間的建構(gòu)[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03):93-99.
[12]林語堂早期(1914~1928)漢譯活動研究——以期刊譯文為中心[J].閩臺文化研究,2020(01):93-102.
[13]論《京華煙云》的聲音景觀[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8(02):69-76.
[14]20世紀二三十年代林語堂中文譯著活動概述及其翻譯動機探源[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9,26(06):68-76.
[15]新中國成立后林語堂三部中文偽譯著的出版亂象:現(xiàn)狀,、影響與對策[J].中國出版史研究,2019(04):112-125.
[16]聽覺敘事:《京華煙云》中聲音的三種表現(xiàn)形式[J].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9,36(02):34-38.
[17]林疑今早年生平史實辨析[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2(01):99-106.
[18]民國時期林語堂三部中文譯著的出版亂象及其根源探析[J].閩臺文化研究,2018(04):68-80.
[19]論《京華煙云》中林語堂的自傳色彩[J].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學報(綜合版),2018,18(02):25-33.
[20]論《京華煙云》的歷史真實與林語堂的歷史意識[J].綏化學院學報,2018,38(05):60-67.
[21]論林語堂旅行書寫的根源[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6(01):50-57+86.
[22]林語堂漢譯活動研究:缺失根源與前景展望[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8,40(01):46-64.
[23]論《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禁酒令文化[J].外國語文研究,2016,2(05):55-65.
[24]論林語堂的旅行書寫[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6(02):63-71.
[25]文學與歷史的互動:禁酒令文化語境中的《圣殿》[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36(12):55-62.
[26]中國術(shù)語翻譯研究的現(xiàn)狀與文學術(shù)語翻譯研究的缺失[J].當代外語研究,2013(03):59-67+78.
[27]林語堂與比較文學——基于林語堂的影響研究和平行研究[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5(01):49-54+59.
[28]林語堂的比較文學跨學科視域[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56-64.
[29]中西比較文學實證性影響研究中“游”的精神文化闡釋[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04):70-76.
[30]漫游山野,隱于人世——加里·斯奈德與中國古代生態(tài)智慧的聯(lián)姻[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33(08):55-62.
[31]英國桂冠詩人的文化理據(jù)與歷史考證[J].沈陽大學學報,2011,23(04):63-67.
[32]第二伊甸園:生態(tài)批評視野下的《拓荒者》[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0(8):111-115.
近10年主持課題
[1]2011年漳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域外游歷與漂泊詩學:福建漳州籍現(xiàn)代作家研究”(漳社科聯(lián)[2011])
[2]2013年主持福建省教育廳社科項目(2013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19世紀美國旅行敘事文學研究及其對海西旅游產(chǎn)業(yè)的啟示”(JB13451S)
[3]2021年度漳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課題“林語堂的20世紀中國現(xiàn)代文學英譯活動及其影響研究”(漳社科聯(lián)[2021])
[4]2022年度漳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課題“上海圣約翰大學時期林語堂文學活動研究”(LX22313010)
近10年參與課題
[1]2015年度福建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林語堂英文著作漢譯者研究”(FJ2015C201)
[2]2019年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林紓和林語堂的翻譯意識形態(tài)研究:文化交流及文明互鑒視角”(FJ2019JDZ039)
[3]2019年泉州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一般項目“林語堂中國經(jīng)典英譯活動及其影響研究”(項目編號:2019D28)
獲獎項目
2015年,《林語堂的比較文學跨學科視域》獲漳州市第五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