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悅(右)與導師李建明(左)
姓名:陳巧悅
身份:廈門大學嘉庚學院2019級聯(lián)合培養(yǎng)研究生
依然記得初入“嘉園”的那一天——時值9月,暑氣未消,,我的袖口上還帶著夏風拂過的觸感,。仲夏的陽光明媚瑰麗,,從遙遠的天穹揮灑下來,,將整個校園染上一層綿密細碎的金光。
寬闊的校道上,,一棵棵大樹拔節(jié)生長,,濃郁的綠影中彌漫著淺淺的花香。漫步其間,,我的步子不由得慢了許多,,如果需要為這樣的一幅畫面取個標題,那就“心曠神怡”吧,,簡直是天造地設(shè)的契合,。
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我見到了自己的導師和人文與傳播學院院長蘇新春,,聆聽了師長們的諄諄教誨,,并對自己未來的學習之路有了較為明確的規(guī)劃。這是我與嘉庚學院的第一次相遇,,也是一生情緣的起點,。
時光匆匆,轉(zhuǎn)眼已過去將近兩年,。兩年來,,我曾獨坐于桂花山的至善亭,眺望蒼穹遠山,,仰觀宇宙之大,,思索人生意義;也曾流連于棲霞湖畔,飽覽湖光水色,,沐浴落日煙霞,;又或者,漫步于翠湖小路,,聆聽簌簌風聲,,細看緩緩花落,在自我精神世界里自由翱翔,;在許多靜謐深夜里,,我還曾將塵世的悲欣寄給風,風鉆入月亮橋下,,混入流水與明月,,遠去,釋然……
這就是我和我的“嘉園”,,說起來句句是詩,,但也是實實在在靜學深思、平凡平常的日子,。日子的深處,,是我的成長,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初學研究者,,變成了一個懂得自主探索研究的研究生,。兩年來,我受到了師長們孜孜不倦的教導,,他們言傳身教,,讓我明白了一名研究者應有之修為——研者,磨也,;究者,,窮盡也。
我的導師,、人文與傳播學院李建明教授也不斷教導我,,作為一名研究生,應堅守學術(shù)研究精神,,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獨立思考和科研創(chuàng)新的能力,,以奮勉為船,勤勵為帆,,在學術(shù)之海乘風破浪,,收獲屬于自己的研究成果。
《禮記大學》曾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意為不懈努力直到完美,。這是嘉庚學院鐫刻在磐石上的校訓,更是所有“嘉”人共同的精神底色,。成為“嘉”人,,我很自豪。
編輯:傳媒中心 陳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