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媽媽去打怪獸了,?”
“不,新型冠狀病毒不是怪獸,,是病毒,。”
陳斯佩的兒子清楚地知道這些天媽媽在忙些什么。5歲的他在接受核酸檢測時,,總能一眼認出化身為“大白”的媽媽,。不過在完成核酸檢測之后,他就跟著家里人回去,,不打擾媽媽工作,。陳斯佩說:“(孩子的)奶奶是學醫(yī)的,跟他講了很多,。他知道媽媽在做什么,。”
從9月14日開始,廈門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全面線下停課,,轉戰(zhàn)線上,。老師們火速集結,沖鋒在抗疫第一線,。在9月24日的新聞報道中,,廈門市教育局說,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市已有4萬人次教師志愿者參加抗疫志愿服務,,他們穿梭在全市257所被臨時征用為核酸檢測點的學校或校區(qū),。陳斯佩就是其中一位,,從第一輪全市核酸檢測開始,就一直參與抗疫志愿服務。
陳斯佩是我校人文與傳播學院2010屆校友,,學廣播電視新聞學的她在大學期間加入了學生新聞社,。在這里,她鍛煉了采訪和寫作能力,,也收獲了甜甜的愛情——她的丈夫肖攀和她在同個專業(yè),、同個學生組織,他們一起上專業(yè)課,,一起出采訪任務,留下了美好的獨“嘉”記憶,。
畢業(yè)后,,陳斯佩曾在電視臺、報社,、雜志社待過,。因為一次偶然的邀約,她萌生了當老師的想法,,“那時我被邀請到小學為孩子們上了一堂課,。課堂上那種有趣又奇妙的氛圍感染了我。我想成為一名老師,。”
不是師范類專業(yè)畢業(yè),,普通話還有點廣東口音,想成為一名老師,,對陳斯佩來說,,無異于從零開始。那段時間,,每個周末,,她都要乘坐四個小時的大巴回戶籍地,參加教師資格認證的相關培訓,。通過教師資格認證,,并不意味著能通過教師招聘考試。在經歷了多次教師招聘考試失利之后,,陳斯佩并不氣餒,。她當過代課老師,認真積累實戰(zhàn)經驗,,2015年,,以面試第一名的成績考上廈門市教師編制,成為前埔南區(qū)小學的一名教師,。
今年,,陳斯佩是六年級的班主任,班上有46名學生。受疫情影響,,陳斯佩和孩子們也只能在云端相聚,。有了去年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經驗,這一次陳斯佩比較從容地應對,。她說,,從傳統(tǒng)的線下轉為線上課堂,最大的挑戰(zhàn)不是教學模式的改變,,而是沒有辦法第一時間掌握孩子們的狀態(tài),,“比較擔心他們會在課堂上做別的事,也擔心他們對手機上癮,。”因此,,除了課堂教學和作業(yè)批改,老師們還要進行線上家訪去了解每個家庭的情況,,助力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然而,這一次,,陳斯佩迎接的挑戰(zhàn)還有,,在教學工作之余參加核酸檢測的志愿服務工作。
9月14日,,作為第一批前埔南區(qū)小學的志愿者,,陳斯佩協(xié)助前埔南區(qū)小學核酸檢測點開展工作。錄入信息,、核查信息,、維持排隊順序……志愿者身上的衣服干了濕,濕了又干,,但沒有人停下,。“14日那天的第一批核酸檢測志愿服務持續(xù)了5個小時,從中午12點到下午5點,,我們沒有喝一口水,,也沒有上洗手間。”那一日讓陳斯佩至今印象深刻,。不論多辛苦,,前埔南區(qū)小學的教師都招之必到,采用輪崗制的方式,,4個小時輪一崗,,隨時提醒排隊人員做好防護工作,盡全力減輕醫(yī)護人員的負擔,,同他們一起戰(zhàn)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接下來,,陳斯佩參加了9月15日廈門青少年宮核酸檢測點的志愿服務工作,并參加了在前埔南區(qū)小學舉辦的每一輪核酸檢測志愿服務工作,。雖然隔天一檢的核酸志愿服務,,讓老師們的備課時間縮減,工作強度變得更大,,但陳斯佩并不會在線上課堂上與學生特意聊到這些,。“孩子們都知道,穿防護服的人里有他們的老師,。每一次核酸檢測時,,他們的眼睛都滴溜溜地轉,想找出自己的老師,。”最近,,陳斯佩給孩子們布置了作業(yè),讓他們寫核酸檢測的情景,。在稚嫩而又真誠的文字里,孩子們表達了對疫情的關注與理解,。“老師們變成大白,,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驚喜,。我覺得,,身教比言傳的力量更為強大。”陳斯佩說,,這一次的線上學習和作業(yè)質量,,都比去年好了很多。孩子們健康的心態(tài)和積極的態(tài)度,,讓陳斯佩由衷地開心,、滿足。
在志愿服務期間,,雖然遇到過一些因誤解而產生的小插曲,,但陳斯佩所記得的都是陽光燦爛的美好故事,并把這份美好傳遞給其他人,。她說:“每一個廈門人都在默默守護著這個共同的家,,相信廈門會很快恢復到往日靜好的模樣。就像我朋友圈說的,,不用知道誰是誰,,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姓愛,,叫廈門,。”
廈門市市花三角梅的花語是“熱情”,。不論是陳斯佩這樣默默奉獻的志愿者,還是充滿希望的孩子們,,都是廈門盛開的最美麗的三角梅,。因為有這么多熱情的“三角梅”們,所以我們相信,,眾志成城,,廈門一定能早日重歸美好。
編輯:傳媒中心 甘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