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一個“利”字似乎總結(jié)了大多數(shù)人的價值取向,但公益人最想分享的是單純,、不爭,、奉獻的美好體驗。
侯依依,,來自人文與傳播學院2013級,,一位把公益活動做到了印度尼西亞的“嘉園”學子。她說,,早在入學之前,,她就告訴自己,“要在大學過不一樣的生活,。”那么,何為“不一樣”,?“不一樣”的真諦是什么,?
“可能是因為喜歡志愿者服裝的紅,又或者是我的性格本身就開朗大方……各種機緣巧合之下,,我加入了校青年志愿者隊,。”侯依依說,她因此找到了一件幸福的事——用課余時間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也成就了她想要的“不一樣的大學生活,。”
支教、維修“小綠”,、助力廈門國際馬拉松等校內(nèi)外各式各樣的公益活動充實著侯依依的大學生活,。“有時候一整個白天都在‘逛’校園,忙著把散落各個角落的,、有問題的‘小綠’集中起來,,這樣,第二天才方便組織義務(wù)維修,。”她曬黑了,,生活的底色也因此濃重。
“有很多的機會是我們自己可以去創(chuàng)造的,,就看我們愿不愿意,,敢不敢。”當上校青年志愿者隊主席的侯依依把視野放得更寬了,和此前“自我的身體力行做公益”相比,,她把更多的精力投注于帶領(lǐng)團隊“走出去”,,去從事志愿活動,去傳播有“嘉”特色的公益精神,。
一次偶然的機會,,侯依依參加了國際支教活動——赴印度尼西亞向當?shù)氐膶W生傳播中國文化。使用英語開展活動,,這對侯依依來說,,并不算問題,她覺得最難的是,,如何在完成支教,、離別時,不給當?shù)貙W生帶去難過的感覺,。“只要離別前,,我是真正帶給他們幫助了,一切就都是值得的,。”她說,,在與前輩和其他同行志愿者深度交流后,她豁然開朗:“我們都應(yīng)該珍惜曾經(jīng)相遇,,曾經(jīng)互相給予,。”
公益,作為關(guān)乎社會公眾福祉和利益的一項非營利性事業(yè),,它也給予了公益人侯依依很多,,“(公益活動)充實了我的生活,改變了我的懶惰習性,,教會我勇于承擔,,不懼辛苦……”侯依依說,她將在公益之路上堅持走下去,,“我是新聞專業(yè)的學生,,我認為從事新聞行業(yè)本身就是一種公益行為,從身邊做起,,以媒體人的身份去關(guān)注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和有意義的事,,這就是未來我要努力的方向。
編輯:傳媒中心 陳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