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屈龍溢
身份:日本語言與文化學院2018級學子
獨“嘉”經(jīng)歷:曾擔任班級團支書,、日本語言與文化學院學生黨支部組織委員、校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促進會主席,、廈門中日交流之窗副隊長等,;也曾收獲福建省向上向善獎學金,寒假社會實踐先進個人等榮譽,;還帶領“紅色檔案”大學生社會實踐隊獲得第十五屆挑戰(zhàn)杯福建省紅色專項活動一等獎,。
“不讓自己后悔,這是我一直以來的行為準則,。從學生工作,、社會實踐到實習經(jīng)歷,充實又精彩,,沒有遺憾,!”夏天就要畢業(yè)的屈龍溢說,她的“嘉園”四年是收獲滿滿,、美好又短暫的四年,,“多年之后,當我再憶起,,應該會是滿足而自豪的,。”
成長:放棄不難,,但堅持一定很酷
“我見過很多放棄,也經(jīng)歷過自己想要放棄的時候,,但堅持很酷,。”大學四年,不同的學生工作和各種社會實踐填滿了屈龍溢的生活,,但她始終沒有放棄,,因為她相信一份付出一份收獲。
酷酷的四川姑娘屈龍溢熱愛體驗生活,,學習之余,,她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還帶領大學生社會實踐隊“紅色檔案”獲得了第十五屆挑戰(zhàn)杯福建省紅色專項活動一等獎,。談到社會實踐,,暑期“三下鄉(xiāng)”經(jīng)歷讓屈龍溢尤為難忘。那是她和小伙伴們第一次組團參加社會實踐,,他們一起走訪了古城長汀所轄的鄉(xiāng)村,,“山林里沒有信號,地圖也顯示不了,,我們白天扛著設備走訪村落,,遭遇暴曬或雨淋是經(jīng)常的事兒,晚上則一起復盤采訪錄音,。”屈龍溢說,,那是一段很苦又很特別的經(jīng)歷,“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一起朝著一個方向努力,。”
因為享受“共同奮斗,,一起成長”的感覺,,屈龍溢加入校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促進會,從傳媒部到宣傳部再到主席,,一待就是三年,;2018年廈門中日交流之窗落戶我校,作為日本語言與文化學院學子的屈龍溢“當仁不讓”,,躬身服務,,從負責公眾號運營的組員到成為交流之窗志愿者團隊副隊長,她不斷收獲技能,,一路成長,;加入星河太鼓隊的快樂經(jīng)歷也值得一提,“太鼓隊的氛圍很好,,大家跟著視頻努力學習,,也經(jīng)常打打鬧鬧,,因為是團隊中較為嚴厲的那一個,我還被親切地稱呼為‘教導主任’,!”2019年,,屈龍溢所在星河太鼓隊代表學校參加了福建省高校沖繩太鼓省賽,“我們的水平并不算高,,但是所有參賽隊伍都給了我們最熱烈的歡呼和掌聲,,這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經(jīng)歷。”
在談到如何平衡學習和實踐時,,屈龍溢坦言,,沒有絕對的平衡,但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同時,,她提醒學弟學妹,學生工作不能全憑興趣,,要懂得責任與擔當,。
感恩:“嘉”的包容,讓我變得更好
屈龍溢眼中的嘉庚學院是美麗,、包容,、多元的,“雖然已經(jīng)待了4年,,但還總是被不同季節(jié)的‘嘉園’驚艷到,。”她特別提及最愛去的棲霞湖,“那是個能讓人放松下來的地方,,可以坐一下午,。看碧波蕩漾,、日升月落,,有時也看鳥兒們發(fā)呆,研究它們的飛行軌跡,,總之,,整個學校就是很好看的模樣,我愛這里的一草一木,,也愛樓宇建筑,。”
有些美用眼睛看,有些美用心看,。屈龍溢眼里的嘉庚學院除了“顏值高”之外,,動人的還有包容、自由,、務實,,“也許在校內(nèi)不容易發(fā)現(xiàn),,但是出去看看就會知道,我們學校的這些特點都反映在了每一位‘嘉’人身上了,,而這樣的‘嘉’人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大學四年,有很多老師給屈龍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一剛?cè)雽W時,,屈龍溢的日語成績并不是很好,日本語言與文化文院的林筱老師對她十分耐心,,在林筱的悉心關愛和幫助下,,屈龍溢堅定了繼續(xù)學習日語的信心。還有,,曾擔任屈龍溢輔導員的林藝華,,也一路陪伴著她成長,從學生會到廈門中日交流之窗再到太鼓隊,,“嘴上很嚴,,但其實,默默給了我很多支持,,她總是以包容的心態(tài)與我平等地交流,。”屈龍溢說,在嘉庚學院,,她遇到了很多這樣的老師,,總是鼓勵,總是支持,,總是給予平臺與機會,。
目前,屈龍溢已確定留“廈”工作,。“其實,,我還沒上大學時就很關注大學生就業(yè)問題。”她說,,自己很早就開始思考未來的就業(yè)方向,,也因此,,大學期間,,她擁有許多實習和兼職經(jīng)歷:新東方的校區(qū)運營實習生、線上助教,;為食品公司做廣告圖,,燒仙草店員、便利店店員,、民宿義工……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屈龍溢還參加了學校的模擬招聘大賽并獲得亞軍,比賽中的規(guī)劃正是她對未來的規(guī)劃,。
作為學姐,,屈龍溢建議學弟學妹在學習之余盡早實習、多多實習,;“更早的實習意味著更大的試錯空間和更多的機會,。”她說,實習經(jīng)歷不僅是為了寫在簡歷上,,而是通過實習,,大家可以很好地適應職場的氛圍,提升與人溝通的能力,。
編輯:傳媒中心 陳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