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一堂特別的軍事理論研討課。(張雯杰 攝)
“漢語詞典里不僅要加一個‘陳母問勇’的新成語,,更要將‘陳母問勇’的故事融入平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中來……”近日,,正值清明時節(jié),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軍事理論課程班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結合“中國周邊安全環(huán)境”的專題教學內(nèi)容,,以分享“陳母問勇”故事中同學們的所感所思為主題,展開了熱烈討論,?;?、生動、感動的研討交流既沉重又熾熱,,大學生們在直抒胸臆的同時,,深深體會著“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家國情懷,。
2020年6月,,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邊境沖突事件中,面對外軍非法越線,、率先挑釁,、暴力攻擊中方前出交涉人員,年僅19歲的福建屏南籍戰(zhàn)士陳祥榕,,為了捍衛(wèi)國家領土主權,,保護戰(zhàn)友生命安全,毫不畏懼,,英勇頑強,,戰(zhàn)斗在最前面直至壯烈犧牲,中央軍委為陳祥榕追記一等功,。陳祥榕的母親姚久穗在得知兒子犧牲后,,忍受著巨大的悲痛向組織說:“我沒有什么要求,我只想知道榕兒戰(zhàn)斗的時候勇不勇敢,?”陳祥榕生前的戰(zhàn)友們震耳欲聾的回答是:“勇冠三軍”,。
故事傳開后,感動了億萬國人,,震撼了無數(shù)網(wǎng)友,,其中一個熱評就是,我們的詞典里應該加一個新的成語——“陳母問勇”,。2024年10月,,位于新疆和田縣人民武裝部門的“問勇路”正式命名,姚久穗女士為“問勇路”揭牌,。這條路旨在緬懷英烈,,致敬和紀念陳祥榕和其他犧牲的邊防戰(zhàn)士,浩氣長存,,也是用理想信念和勇敢奉獻精神鑄就的愛國主義教育閃光大道,,永留芳名。
在上述課堂的研討交流中,,有幾位大學生是陳祥榕烈士的同鄉(xiāng),,他們動容地說,“陳母問勇”真實再現(xiàn)了陳母對兒子保家衛(wèi)國之舉的大義凜然,。身為“八閩之光”這片紅土地上哺育的兒女,,陳祥榕的錚錚鐵骨是“紅旗不倒縣”屏南人民的驕傲,,更是我輩楷模。“請祥榕哥哥和媽媽放心,,祖國需要,,我們定將義無反顧。”
研討交流中,,結合主講教師在軍事理論課本專題講解的“中國周邊安全環(huán)境”狀況,,針對美帝國主義的霸權行徑和在周邊搞“團團伙伙”小圈子等的挑釁和施壓,大學生們警醒地覺察到,,我國周邊的安全形勢不容樂觀,,陳祥榕等衛(wèi)國戍邊官兵,就是守衛(wèi)國門的忠誠衛(wèi)士,,他們不懼高原缺氧的惡劣環(huán)境,,不惜年輕生命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最可愛可敬的人,。
通過這一主題的研討交流,,大學生們的思想得到了洗禮,心靈受到了震撼,。他們堅定表示,,在贊譽和感悟“陳母問勇”故事的同時,更要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主陣地,,利用網(wǎng)絡多媒體和智能化的工具箱,,激濁揚清,敢于同歪曲衛(wèi)國戍邊官兵的英雄事跡,,詆毀,、貶損他們的英雄精神,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等行為以及間諜分子作堅決的斗爭,,堅定文化自信,弘揚新時代主旋律,,傳播社會正能量,。
“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和憂患危機意識,,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提高學生綜合國防素質(zhì)”,,是新時代我國高校軍事理論課程的教學目標。這既是策劃本次研討交流的初衷,,也是軍事理論課面向社會大舞臺,,賡續(xù)紅色血脈,,探索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有益之舉。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主任鄭斌教授表示,,思政課的教學要充分發(fā)掘這些寶貴的資源,,拓展“大思政”育人的新格局,守正創(chuàng)新,,不斷促進思政課教學質(zhì)量在革命基因傳承中內(nèi)涵式提升,,讓立德樹人的思政教育在愛國奉獻精神的耳濡目染中見行見效。
[責任編輯:陳巧恩 羅菊熙 林躍佳 袁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