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每個人都在以各自力所能及的方式,,參與到這場戰(zhàn)“疫”。有一群人,,他們放棄休息時間,,加入“美麗逆行者”的行列。他們有的在高速路口堅守到半夜,,有的風雨無阻進村入戶排查“疫情”,,有的走進生產車間協(xié)助口罩生產……他們所做的事各不相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戰(zhàn)“疫”志愿者,,有一個共同的信念——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這其中有不少“嘉”人的身影,。在這場戰(zhàn)役中,,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展現了嘉庚學子的責任與擔當,!
姓名: 曹涵
身份:人文與傳播學院2016級學子
事跡:在安徽省宣城市涇縣高鐵站當志愿者,,協(xié)助高鐵站工作人員登記來往旅客的信息,向旅客發(fā)放抗病毒知識宣傳手冊等,。
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共青團涇縣委員會和涇縣民政局聯(lián)合相關單位發(fā)起號召,向社會各界招募志愿者,,投入應急防控志愿服務,。當看到這則招募志愿者令后,曹涵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報名成功后,,她成了宣城市涇縣高鐵站的青年志愿者。
曹涵一向熱心公益,,曾多次參加志愿活動,,當過“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英語專項組志愿者、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翻譯志愿者等,。與以往相比,,這次的志愿服務更為艱巨。連續(xù)兩天值夜班,,從下午五點半到晚上十點,,曹涵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堅守崗位。出站口風大,,冬夜里格外寒冷,,她只能在兩班列車到達的間隙時間中起身活動一下。
盡管如此,,曹涵仍是認真負責地做好崗位上的每一件事,。即使一些旅客由于趕路心切比較急躁,、不配合工作,她也能耐心地問詢他們的出行信息和健康狀況,,并一一記錄下來。
信息錄入是一項繁瑣的工作,。偶爾遇到登記信息有誤或者不全的情況,,細心的曹涵總會逐一通過電話聯(lián)系旅客,確認他們的個人信息,,再錄入電腦,,盡量確保相關信息準確無誤。
曹涵表示:“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能夠參與到一線防疫工作中,,為國家、為社會,、為家鄉(xiāng)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是一點點小事,我也感到無比光榮和充實,。”她也想對共同奮戰(zhàn)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道一句感謝:“從你們的身上,,我看到了民族精神,看到了國人的凝聚力,,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姓名:林楚紅
身份:國際商務學院2019級學子
事跡:在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西村協(xié)助基層干部挨家挨戶走訪調查,,宣傳疫情防控防護知識與方針政策,。
1月26日那天,福州下著小雨,,林楚紅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協(xié)助村兩委的基層干部走訪調查,。
林楚紅的爸爸是村民委員會主任,也是西村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在接到組建志愿者小組的通知后,,林楚紅第一時間就找父親報了名。“上陣父女兵嘛,。他作為黨員要沖在前面,,我也不能落后。”林楚紅認為,,作為一名共青團員,,積極響應有關號召,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林媽媽對女兒參加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活動十分支持,,“做志愿者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是對你的鍛煉和磨礪。幫助更多人去了解疫情,、做好防范,,就算再辛苦也值得堅持。”
志愿者隊伍主要以黨員,、團員及回村大學生為主,,政治素質過硬,思想覺悟也高,。身穿紅色馬甲的志愿者們不辭辛勞,,冒雨工作,摸排登記湖北籍人員返鄉(xiāng)情況,,勸導村民們不要扎堆聚集和走親訪友,,并張貼和宣傳防護知識。
“村里很多老人只會說方言,,看電視的時候也不怎么關注疫情的一些新聞,,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資源很有限,這就需要我們耐心細致地引導和講解,。”令林楚紅感到欣慰的是,,他們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很多人會在我們臨走時講一句‘辛苦了’,,還提醒我們要做好防護措施,。這時候,我們的心里就覺得特別暖,。”
林楚紅希望大家都能從自身做起,,做好個人防護衛(wèi)生。她也向在一線抗擊疫情的工作人員道謝:“你們辛苦了,。我們相信,,眾志成城,萬眾一心,,一定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
姓名:李彧可
身份:國際商務學院2019級學子
事跡:與母親一起在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田垛里工業(yè)園內的一家口罩生產企業(yè)做志愿者。
往年的大年初一,,李彧可會和父母一起走親戚拜年,,而今年的大年初一,她和媽媽則一起在生產車間里協(xié)助口罩生產,。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發(fā)展,,口罩需求激增。不少生產企業(yè)緊急調動資源,,對外招募志愿者,,保障口罩生產,。在機緣巧合之下,李彧可的媽媽在朋友圈上看到招募口罩生產志愿者的信息——當時工人們因為春節(jié)放假趕不回來,,生產企業(yè)希望有人能幫忙讓生產線運作起來,,對外招募志愿者。李彧可的媽媽是一名共產黨員,,在看到相關通知后,,馬上就報了名。受媽媽的影響,,李彧可也在第一時間參與到了志愿工作中去。
李彧可的工作時間是中午12點到下午5點,。除了核對數量分類包裝外,,她還兼顧著掃單發(fā)貨的任務。“正常情況下,,一個志愿者每天可以做一萬個左右的口罩,,即便這樣還是供不應求??傆X得每天的訂單都沒有盡頭,,我們幾乎沒有什么休息時間。”但令她感動的是,,每個志愿者都干勁滿滿,,積極負責地完成自己的部分。他們也會彼此體諒,,看到有人累了都會主動幫忙,。
在本次志愿活動中,李彧可也有過忙中出錯的時候,。有次在幫忙發(fā)貨時,,她記錯了客戶需要的數量,往箱子里多放了兩包口罩,,本以為會被老板批評,。讓她感動的是,老板反而安慰她:“多發(fā)了不要緊,,沒少發(fā)就行,,我們一定不能讓客戶蒙受損失。”
李彧可堅信大難當前有大愛,,每個人都可以發(fā)揮“愛與希望”的力量,。她說:“只要大家團結起來,就一定可以戰(zhàn)勝疫情,。相比前線的醫(yī)護工作者,,我做的工作很微小,,但不論事情大小,當我們所有人一起面對的時候,,就沒有什么困難可以打倒我們,。”
編輯:傳媒中心 甘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