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姚樂
商報訊(記者 李玉桐 通訊員 彭歡 洪燕)3年時間內獻血2萬多毫升,,以血液約占人體體重7%計算,,這等于把全身的血捐了4遍。來自廈大嘉庚學院英語系07級學生劉必錚日前因獻血量多,,獲得了2006-2007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
“小時候就想當醫(yī)生,因此就對血液有所關注了,。”問起最初有獻血念頭的原因時,,這位來自福州的21歲大學生劉必錚告訴記者,有次看到獻血車,,他有了獻血想法,,但被告之年齡還不足,只好暫時作罷,。
2006年6月14日,,這天是國際獻血者日,剛過完18歲生日不久的劉必錚終于等來了符合獻血的法定年齡,。參加完高考才一周的劉必錚興奮地跑去獻血,。第一次獻血過程不過十幾分鐘,但從頭到尾,,他形容自己都處于幸福的狀態(tài)中,,也不覺得疼痛,。
從那以后,劉必錚就定期去獻血,,他還經(jīng)常去獻血小板(血小板是通過分離機抽取并分離的成分血,,因為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小,每個月可以獻一次),。
常有人問他這么頻繁地獻血是否會傷害身體健康,,劉必錚說,獻血這么久,,身體一直都很健康,。“每次抽血后,獻全血只要一星期就能復原,,血小板只要3天就能恢復如初”,。記者了解到,在劉必錚的影響和鼓勵下,,身邊不少朋友和同學也常自發(fā)地去獻血,,并組成了一個不定期獻血的團隊。
除了獻血,,劉必錚還成為省血液中心一名志愿者,。每年寒暑假回福州,劉必錚有空常會去那里志愿服務,,“志愿者不僅是幫助別人,,而且也能夠更好地宣傳獻血、獻血小板等方面的知識”,;至于獲獎,,只是對他的一種肯定。
今年6月14日,,劉必錚將前往福州接受省表彰大會頒發(fā)的“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證書和獎牌,。記者問,父母是否知道自己獻這么多血,?劉必錚笑著說,,父母就知道他有獻過幾次血,但還不知獻血到獲金獎,,因為獲金、銀,、銅獎的界定就是以獻血量作為憑據(jù)的,。他猜測父母會因此心疼,不準備告訴父母這枚“金獎”的具體含金量,。
背景新聞
我省2857人獲獎
衛(wèi)生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解放軍總后勤部衛(wèi)生部日前在京召開2006—2007年度全國無償獻血表彰電視電話會議,,并在會上發(fā)布全國無償獻血表彰決定。
全國無償獻血表彰每兩年一次,,表彰分“無償獻血奉獻獎”(金,、銀、銅獎),;“無償獻血促進獎”,、“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等等,。2006-2007年度全國無償獻血表彰,,我省有2857人獲獎,此外,,廈門,、福州、三明,、龍巖四個城市被評為無償獻血先進城市,。